我们的班级

大学的班级已经不是大家中小学那种熟悉的班级概念。不是所有的课都在固定的教室上,有可能上完一门课换一个教室;班内同学来自全国各个省市,不再像中学时大家都是同乡或近邻;班主任不会跟前跟后,事事皆管,他一般不会上我们的专业课。在大学,班级变成了一个相对松散的集体。正因为大学班级的特点,所以我们在班级交往方面给大家提出如下建议:

重视新生见面会

班级新生见面会上,同学们的自我介绍要用心听,记住每位同学的样子和名字,这是一种礼貌和尊重,而且这有可能是你与某些同学在大学期间唯一相识的机会。见面会也是新生展示自己才华的一个重要场合,班主任和同学也许就是在这个见面会上发现了你的能力,你或许就此脱颖而出。

积极参加活动

积极参加班级活动,班级旅行,野外郊游,节日聚餐,联谊晚会……大一的班级活动尤其丰富,班主任意在让大家尽快熟悉,形成一个团结紧密的班集体。因为平时上课位置不固定,大家多与宿舍同学坐一起,除去个别积极分子外,大部分同学的交流机会不多。所以班级活动就是班级大融合的最佳途径,因为是以“玩”为主题,气氛欢快,同学们都比较能放得开,都是年轻人很快就能玩到一起。如果没有在大一开始时就形成团结的班集体,同学们没有归宿感,由于大学时一个开放的环境,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逐渐增强,那班级越往后会越松散。所以每一位新生都应该有集体意识,以实际行动促进班级集体的团结。

找准自己的位置各司其职

如果你有幸成为班委的一员,一定要联合其他班干部共同做好班级的建设工作。班主任,事务繁多,一般只能履行指导,建议的职责,真正班级的组织、管理、维护等各项工作其实是落在班委的身上,班委就是班级的核心,是全部同学的领导者和服务者。大学里一个班级团结与否,常常是班委起着决定作用,但其他同学的配合也是相当重要的。所以无论是班委成员还是普通同学,大家各司其职,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,团结、融洽的班集体就能建立起来。

尽心尽力

当需要你为班级出力的时候,一定要挺身而出。例如校运会,班级文艺演出等。千万不要因为怕苦怕累,甚至是不想”抛头露面”的原因而拒绝。作为班级的一员,对班级要有一种责任感。而且在你为班级荣誉而战的时候,会收获掌声与欢呼声,而你也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豪。

调整心态

有个别同学因为不适应大学这种新的班级模式,或者是过度留恋中学班级和同学,难以融入新的班集体,这样对于自身的发展其实是有消极影响的。因为大学同一个班级的同学是同一个专业,大家成为同行的可能性非常大,而且毕业后许多同学都会留在本市发展,在大学时建立起来良好的关系,则将来毕业出来工作也能够互帮互助。无论着眼现在,还是放眼未来,良好的班级关系都是必须有的。